top
淘师湾首页 淘师湾空间
网站地图
  • 研修网
  • 资源网
  • 积分商城
  • 答疑网
  • 作业网
  • 互动论坛
  • 淘课程
  • 生命安全
  • 小学英语
项目导航
- 信息技术发展动态 -
举办 131名学员
活动时间 2016-03-01 至 2017-01-08

如何正确看待学生,如何理解课程和教学,如何看待教师,如何进行课程教学评价,针对教育活动结构中一系列核心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了合理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渗透在教育之中。新课程强调确立新的课程观、知识观,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的过程价值,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生成与反思的教学价值。新课程强调发挥评价的发展和教育价值,强调发展评价。新课程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课程资源观,第一次在中国基础教育中提出了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第一次大范围地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 ? 新课标将高中阶段的课程分为8大领域,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历史、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中明确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将信息技术课程放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我认为与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相比应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1、更的明确目标2、丰富的课程内容;3、丰富的教学模式;4、倡导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 一、信息技术课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什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把培养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素养构成的重要部分,它是个人终身学习的保证,是个人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的保证,而计算机教育时代所注重的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把培养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的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分以下几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1、知识技能方面——理解、熟练操作、适应? 首先,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准确和相关。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课程内容的科学、多样?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教师又可根据教学地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但终极目标不变。? 新课标将的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又是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强调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又是支持个发展的平台。模块内容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同时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所有5个选修模块平行设计,相对独立。?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丰富的课程内容使教学模式也变得灵活多样:?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分组教学的应用能以优带差,使优者更优,差者赶优,缩小了班级学生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我想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是不无裨益的。?? 2、利用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势。? 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3、引进竞争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力争上游是人类的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组际间的竞赛活动,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激发集体荣誉感。? 四、倡导新的评价方式?? 新的评价方式应该重视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采取课堂课外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知识无限,而课堂有限,怎样在有限的课堂当中,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关注,使学生在以面对计算机为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协作能力、自主学习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我有如下建议:? 一、贴近生活与实际的情境设置? 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是因为它顺应了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科学的实践应用满足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完美体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最终将要推动一个时代的进步,而根本所在是要有发现、创造的能力,即发现生活的现象,不断反思,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将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是关键的第一步。? 信息技术的教学情境应当根据学科实践强的特点,善于多引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技术),也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或人为的现象,还可以是某些实践的成果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教学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触动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与探索之中。学生具有细心观察、留心生活、勇于实践和积极投入思考的意识,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自主探索从任务的提出开始? 新课程应该倡导过程式、发展式的教育教学,为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已成为现在教学模式的主流。大部分的教师都采用在课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我发现这种方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使自主学习变成了部分自觉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任务学习。教师设计提出的“任务”,学生只能被动接收,久而久之,自主探索便不再自主,而是教师灌输学习内容的另一种形式,相反会使教学的过程更显平淡和枯燥,即使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一先决条件,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纯粹成了为“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作业式教学。因此,我们需要从任务的提出开始就体现“自主探索”的过程,体现“主动的任务驱动”。? 三、有协作与竞争的机制? 在信息的时代里,谁能最快的掌握信息,谁能具有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谁能在机遇面前作出明智的决策,大胆把握与挑战,谁的成功机会就会越大。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让学生领略信息技术魅力、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体验信息社会进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具有挑战的、有竞争的问题总是能有非一般的热情和表现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协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机制有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之更能进一步体验社会的发展要求。? 通常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和互助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现代意识。但是往往在实际过程中,分组的合理直接影响到任务完成的优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具体任务不断的调整和实践,不鼓励从始至终以同一种模式来进行小组的划分,同时对于竞争的形式,也应根据中学生的心里规律进行适当的变换。还有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小组合作任务的明确,必须做到任务具有一定的可探讨和可发挥度,一定要由每一个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方可完成,以体现整体为主,兼顾个的发展。? ?四、以学定教、以学促教?重视学生经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与教师理解的课程是不一样的,备课做到真实地了解了学生经验的课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备学生。而且不仅教学设计而且在教学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经验的课程,才会有真正意义的以学定教,才能真正带着学生走向课程,完成课程。? 重视学生评教。教学为学生服务,教育的成功和缺失离开学生的感受和反馈是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学生满意度调查、课堂教学评比让学生参与评教等等。? ?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一般是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并上交,教师评价后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使学习资源共享,学生通过同伴或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之前,教师与学生应首先共同商议出一个评价的细则,使师生之间的评判标准达成一致。在制定好评价细则后,将学生作品交给评价者,可以通过组内先自评,再交换评的方式,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以直接交换评价,但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监督学生的评价行为,保证评价的质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责任感。

记录
2016-10-15
作业提交

来自课程:信息科技发展趋势及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思考

 bottom

    合作机构: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300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鄂)字 1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37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