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淘师湾首页 淘师湾空间
网站地图
  • 研修网
  • 资源网
  • 积分商城
  • 答疑网
  • 作业网
  • 互动论坛
  • 淘课程
  • 生命安全
  • 小学英语
项目导航
- 高中语文网络研修 -
淘师湾教师研修网举办 15350名学员
活动时间 2016-11-16 至 2017-05-15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格特征。 3.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认识。 2.情境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书接上回,继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读过很多遍红楼梦,最感动我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闲暇之余,我写了一首小诗,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看大屏幕:(配曲) 一座大观园,凋零了一段未了的凄美情缘: 枉自凝眉,一个是花容渐瘦岂堪怜; 徒劳牵挂,一个是少年多情却成空。 潇湘馆内,竹泪点点,芙蓉的余香已成为痴情人的梦魇; 怡红院里,寂寞声声,无从的相思早化为难言的情衷。 红尘的羁绊无奈束缚着前尘的因果; 心灵的默契只能轮回成永世的风流。 于是一部红楼梦,成就了一个不朽的千古传奇: 三生石畔,一曲爱情悲歌, 演绎几许缠绵,几多追企; 金陵曲中,十二红颜风姿, 描画千红聚散,万艳无依。 焚香月下,无数风冷霜, 见证几番珠沉,几番玉碎; 悼红轩中,十载血泪酸辛, 创造多少绝妙,多少神奇。 如今,红楼梦虽断,金陵曲犹存: 万代繁华镜里,木石前盟已相忘成怀金悼玉的往事; 古今同一梦中,世间儿女却沉醉成旷世奇缘的情痴。 教师:是的,《红楼梦》中,最动人心魄的还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中国文学史,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象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提示得那样全面,深刻。不仅如此,曹雪芹还以他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这段生爱情描写得生动诱人,耐人寻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步入贾府,相会宝玉,在宝黛的情感世界中去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吧。 二、阅读鉴赏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到宝黛初会的部分,速读课文,然后依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在林黛玉进贾府前,他们是否见过面?她了解到的贾宝玉是什么形象?黛玉最初认为宝玉是怎样一个人?听了王夫人的话,黛玉又是怎样想的?(可摘取书上词语回答) 明确:未面见,只耳闻。王夫人称——混世魔王 贾敏称——顽劣异常等 教师在此处追问:王夫人为什么这么说自己的儿子? 宝玉:从侧面写出宝玉与世俗不合。 师:在王夫人和林黛玉母亲的眼里,贾宝玉的一切行为都与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相容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更是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但由于他受到贾母的宠爱,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地位,所以成了一个特殊人物。(学生从课文中找材料并回答。) 学生发言:最初的黛玉认为他表哥情极好,此所谓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早有一宝玉矣!可以看出黛玉对宝玉的关注。 听了王夫人的话,黛玉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这个宝玉不知是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看出林黛玉也是一个好奇之人。这就为她看好她的表哥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注:教师发问“懵懂”一词为何意,不明事理,难道这么大了,还不懂事,暗点宝玉之不合世俗。) 师:林黛玉与贾宝玉见面以后,她的心理有何变化,她对贾宝玉的印象是什么?   提示:1.这时的林黛玉有一个心理由原来的疑惑变为惊讶“何等眼熟到如此!” 2.真是见过吗?没有见过而说见过,似曾相识,自然徒增亲切之感! 3.黛玉眼中的宝玉到底是什么样子?找出课文中描写贾宝玉相貌的语句,并朗读。(概括贾宝玉的外貌特点: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4.林黛玉是怎样评价贾宝玉的相貌的?最是极好 师:(追问)面对如此一个英俊多情的翩翩佳公子,揣度一下黛玉的心态。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几个字,正是十分准确地写出了林黛玉心中对贾宝玉的默默情怀。 师: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以后,他对林黛玉的印象如何?在黛玉面前是怎么表现的? 先请几名同学给录像分角色配音朗读,再现一下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情景。 1.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什么样呢?(朗读外貌描写,归纳特点美貌聪慧,多情多病) (可浅析:文章中,贾宝玉用病如西子来评价林,可见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2.贾宝玉用一个词语给了自己眼中的黛玉一个总的评价,这个词是:与众各别。充分看出他对黛玉的欣赏。   (突出点明了黛玉的眉尖若蹙,四个字预伏下了黛的结局,长愁何能却病,怯弱安得永年。) 3.贾宝玉在黛玉面前又是如何表现的?能看出他的什么心理? 明确:这是文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文字。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贾宝玉为了向林黛玉表示友好,他极尽表演之能事。他强调“见过、面善”,问书送字,分明看出他对黛玉的亲近和关切。 他问玉甚至还摔玉,摔玉一场是构成这一回的高潮。 下面我们来看看“宝玉摔玉”。 师:宝玉摔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摔玉一回能表现出什么? 提示:由于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引起的。 明确:在宝玉看来,这“通灵宝玉”连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自然要摔。摔玉写出黛玉的美。 但为了这样一个貌如天仙的妹妹,贾宝玉甚至摔了他所谓的命根子,可见对林黛玉喜之深,爱之切,情感已有了进一步发展,又写出了宝玉的痴。 “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表现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写出了宝玉的叛逆。 根据幻灯明确: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宝黛相会的必然结果是心有灵犀,一见如故。 教师追问:结合以上的分析谈谈,宝黛初会中,能表现二人的一些什么样的格?(可以结合一惊、一笑;摔玉、肖像描写等来分析) 明确: 黛玉:谨慎多虑听得多,说得少,想得细; 超凡拔俗外貌具有脉脉之情,袅娜之态,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聪明灵慧的谈吐, 都体现出其才情女子的超尘拔俗的空灵感,她的美,不仅美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 宝玉:叛逆不羁摔玉一场突出表现;率真免俗娇纵惯了,顽劣异常,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在看黛玉时,只看到黛玉的灵之美,看不到衣裙装饰。 教师小结:在宝黛初会中,作者借助宝黛二人彼此看彼此来写对方,又借彼此看彼此的心态来写各自,完成了对宝黛二人格的塑造,又顺利完成了情感初会这一主题材。这正是宝黛初会一场第一个高妙所在:作者在构思时将叙述人和叙述视角不断转换,手法独特,叙述巧妙。实际上,在节选的这一回中描写人物,都用了这个手法。前文,作者叙述人和叙述视角在黛玉与众人之间频繁地转移:写黛玉,叙述视角散见于众人;写众人,叙述视角又集中于黛玉。概括地说,就是:一人看众人,写出了众人,也写出了一个;众人看一人,写出了一人,也写出了众人。相互交叉,两两对立,构成了一种叙述的立体网状结构,写得有声有色,精妙绝伦。 师:当然,作者写宝黛初会的高妙之处绝不只这一处,下面我们来讨论两个小问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品味出宝黛初会中更多的魅力所在。请看大屏幕。 讨论: 1.为什么要写宝黛初见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从两个人情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爱情能取得成功吗? 提示: (1)在选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宝黛初见时那种似曾相识之感。为什么要这样写? ——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照应木石前盟,增添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心有灵犀的心灵感应,只追求一种精神的契合,为宝黛爱情创造一个纯真的艺术境界。 (2)从上文中,至少有三方面可以看出两个青春少年的两颗跳动的心就要碰到一起了, 一是形象上,一个美貌多情,一个英俊多怀,他们彼此是相容的; 二是情感上,心有灵犀,一见如入,他们是彼此是相容的; 三是见解上,不受封建传统束缚,不合世俗,他们是相容的。 总之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真情,这是他们两情相悦的基础。 但是这种真情,在他们之间能不能走到一起呢?有没有可能遇到更大的波折呢? 从他们二人的格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不可能是完全心心相应的。 教师引导: 林黛玉听得多,听得细。想得多,想得细。行动小心,谨慎。过于多虑,自尊心太强。(对他人不会太关心)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贾宝玉过于顽劣,独立不羁。(对他人也不会太真心)(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社会原因。) 所以他们的爱情一定会遇到更大的波折。 正是由于二人之间欲合而又分,欲分而又合,分与合之间,这种若即若离的情感描写, 加了小说的无穷魅力。而这一点也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教师小结: 1.手法高超: 2.视角独特,叙述巧妙; 3.境界唯美:作者在描写两人的爱情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唯美的境界; 4.心灵感应,神秘浪漫;(照应前缘,心灵感应,神秘而又浪漫) 5.若即若离,曲折诱人;(二人之间,欲合而又分,欲分而又合,分分合合,若即若离,这种情感描写,增加了小说无穷的魅力。) 6.精神契合,情感纯真。(两人的感情不受封建传统和世俗观念的束缚,单纯追求一种精神的契合,使这段感情不带尘滓,纯真脱俗,让人深为之感动和触动)

记录
2019-12-25
作业提交

来自课程:小组有效合作催生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bottom

    合作机构: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300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鄂)字 1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37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