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淘师湾首页 淘师湾空间
网站地图
  • 研修网
  • 资源网
  • 积分商城
  • 答疑网
  • 作业网
  • 互动论坛
  • 淘课程
  • 生命安全
  • 小学英语
项目导航
- 高中生物教师网络研修 -
湖北省教育厅举办 26025名学员
活动时间 2015-04-01 至 2016-03-31
请谈谈贵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尝试和经验。
刘小东 于 2017-02-24 15:42:13 完成 

我校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和“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实验工作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单位、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组织与管理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莲湖实验区小学课程设置方案》,我校制定了《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实验的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良好,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学科研究组及聘请的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积极提供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条件,从政策和经费上切实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保障。 坚持培训制度。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拟担任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聘请教研员、课改专家、特级教师为我校老师作课、作报告、来校听课评课;在寒暑假给教师布置“作业”,进行新理念的学习、写学习课标的心得体会和新学期工作设想、撰写论文。 坚持新生家长会制度。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向家长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的发展变化,取得家长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坚持教学开放日制度。 二、教师培养与培训 我校历来从思想、业务等各方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制定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计划》和具体的每学年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校本培训计划》。 特别是课改实验开展以来,我校从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到实验教师,先后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百余人次;积极实施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派教师赴长春、白城等地学习培训,邀请有名的教师来校传经送宝,送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评优比赛、基本功比赛、观摩教学等,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加强新教师培养。 每学期学校举办教学开放日,请家长来校听课评课,促进家校之间的交流。 三、课程开发与管理 我校在结合长期以来在学生中开展的每周诵读一首古诗的课外活动这一优良传统,以及学生爱好朗诵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了校本课 程“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总体目标。我校教师精心选编了校本教材共选优秀古诗文(包含《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0首)180首(篇),按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排。低年级在地方课时,中高年级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审美情趣。 数学教研组尝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教学发展的后劲,开放搞活数学教学。 我们组织部分语文教师,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出发点,编写了一套校本课程,附录中吸纳了我国古典文学精华,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涉猎国学精粹。 四、教学研究与指导 我校从承担课改实验研究以来,坚持校长、教学校长、书记以及教导主任等行办会成员与各年级组、教研组联系制度,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交流、沟通、指导”为主,不再以“监督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特别是近几轮专题研讨课以来,行办会成员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变居高临下的指导监督为平等、民主的互动式研究、交流、组织、参与;在立体化的信息交流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教师有了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在教研员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恰恰寻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为验证课程标准、验证教材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彻底改变那种强 调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方式,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机制,支持教研组根据本组、本学科实际,开展富有创造力和特色化的教研活动。 校本研究活动是最行之有效、最能体现各校研究特色的方式。我们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时,加强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情况和成绩纳入量化考核。在教师量化考核中增设教科研一项,比例占20%。每学期期末按级别予以积分,计入量化考核分中。对承担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有教科研成果获得鉴定或被表彰奖励、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竞赛获奖等,分层级赋分;承担工作和工作完成情况区别对待。在评选先进、职称评定等过程中,对于教科研积分高的教师优先考虑。 同时,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和实效,让教师勇于把自己的困惑“贡献”出来,积极创建新的教研模式。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小组,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采取“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教学研讨、案例交流等有机结合,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了条件和平台。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成为了校本教研的主体,养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提高,逐步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我校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和“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实验工作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单位、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组织与管理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莲湖实验区小学课程设置方案》,我校制定了《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实验的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良好,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学科研究组及聘请的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积极提供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条件,从政策和经费上切实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保障。 坚持培训制度。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拟担任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聘请教研员、课改专家、特级教师为我校老师作课、作报告、来校听课评课;在寒暑假给教师布置“作业”,进行新理念的学习、写学习课标的心得体会和新学期工作设想、撰写论文。 坚持新生家长会制度。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向家长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的发展变化,取得家长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坚持教学开放日制度。 二、教师培养与培训 我校历来从思想、业务等各方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制定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计划》和具体的每学年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校本培训计划》。 特别是课改实验开展以来,我校从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到实验教师,先后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百余人次;积极实施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派教师赴长春、白城等地学习培训,邀请有名的教师来校传经送宝,送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评优比赛、基本功比赛、观摩教学等,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加强新教师培养。 每学期学校举办教学开放日,请家长来校听课评课,促进家校之间的交流。 三、课程开发与管理 我校在结合长期以来在学生中开展的每周诵读一首古诗的课外活动这一优良传统,以及学生爱好朗诵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了校本课 程“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总体目标。我校教师精心选编了校本教材共选优秀古诗文(包含《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0首)180首(篇),按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排。低年级在地方课时,中高年级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审美情趣。 数学教研组尝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教学发展的后劲,开放搞活数学教学。 我们组织部分语文教师,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出发点,编写了一套校本课程,附录中吸纳了我国古典文学精华,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涉猎国学精粹。 四、教学研究与指导 我校从承担课改实验研究以来,坚持校长、教学校长、书记以及教导主任等行办会成员与各年级组、教研组联系制度,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交流、沟通、指导”为主,不再以“监督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特别是近几轮专题研讨课以来,行办会成员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变居高临下的指导监督为平等、民主的互动式研究、交流、组织、参与;在立体化的信息交流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教师有了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在教研员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恰恰寻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为验证课程标准、验证教材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彻底改变那种强 调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方式,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机制,支持教研组根据本组、本学科实际,开展富有创造力和特色化的教研活动。 校本研究活动是最行之有效、最能体现各校研究特色的方式。我们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时,加强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情况和成绩纳入量化考核。在教师量化考核中增设教科研一项,比例占20%。每学期期末按级别予以积分,计入量化考核分中。对承担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有教科研成果获得鉴定或被表彰奖励、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竞赛获奖等,分层级赋分;承担工作和工作完成情况区别对待。在评选先进、职称评定等过程中,对于教科研积分高的教师优先考虑。 同时,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和实效,让教师勇于把自己的困惑“贡献”出来,积极创建新的教研模式。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小组,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采取“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教学研讨、案例交流等有机结合,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了条件和平台。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成为了校本教研的主体,养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提高,逐步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我校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和“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实验工作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单位、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组织与管理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莲湖实验区小学课程设置方案》,我校制定了《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实验的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良好,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学科研究组及聘请的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积极提供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条件,从政策和经费上切实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保障。 坚持培训制度。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拟担任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聘请教研员、课改专家、特级教师为我校老师作课、作报告、来校听课评课;在寒暑假给教师布置“作业”,进行新理念的学习、写学习课标的心得体会和新学期工作设想、撰写论文。 坚持新生家长会制度。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向家长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的发展变化,取得家长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坚持教学开放日制度。 二、教师培养与培训 我校历来从思想、业务等各方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制定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计划》和具体的每学年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校本培训计划》。 特别是课改实验开展以来,我校从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到实验教师,先后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百余人次;积极实施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派教师赴长春、白城等地学习培训,邀请有名的教师来校传经送宝,送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评优比赛、基本功比赛、观摩教学等,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加强新教师培养。 每学期学校举办教学开放日,请家长来校听课评课,促进家校之间的交流。 三、课程开发与管理 我校在结合长期以来在学生中开展的每周诵读一首古诗的课外活动这一优良传统,以及学生爱好朗诵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了校本课 程“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总体目标。我校教师精心选编了校本教材共选优秀古诗文(包含《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0首)180首(篇),按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排。低年级在地方课时,中高年级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审美情趣。 数学教研组尝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教学发展的后劲,开放搞活数学教学。 我们组织部分语文教师,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出发点,编写了一套校本课程,附录中吸纳了我国古典文学精华,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涉猎国学精粹。 四、教学研究与指导 我校从承担课改实验研究以来,坚持校长、教学校长、书记以及教导主任等行办会成员与各年级组、教研组联系制度,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交流、沟通、指导”为主,不再以“监督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特别是近几轮专题研讨课以来,行办会成员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变居高临下的指导监督为平等、民主的互动式研究、交流、组织、参与;在立体化的信息交流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教师有了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在教研员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恰恰寻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为验证课程标准、验证教材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彻底改变那种强 调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方式,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机制,支持教研组根据本组、本学科实际,开展富有创造力和特色化的教研活动。 校本研究活动是最行之有效、最能体现各校研究特色的方式。我们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时,加强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情况和成绩纳入量化考核。在教师量化考核中增设教科研一项,比例占20%。每学期期末按级别予以积分,计入量化考核分中。对承担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有教科研成果获得鉴定或被表彰奖励、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竞赛获奖等,分层级赋分;承担工作和工作完成情况区别对待。在评选先进、职称评定等过程中,对于教科研积分高的教师优先考虑。 同时,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和实效,让教师勇于把自己的困惑“贡献”出来,积极创建新的教研模式。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小组,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采取“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教学研讨、案例交流等有机结合,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了条件和平台。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成为了校本教研的主体,养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提高,逐步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课改实验以来,我校向省市教科研单位申报课题共2项,部分已成功结题并获奖。 为使校本教研制度化,并加强其对教学的促进和提高,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修订了《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研活动为课改实验专门开辟时间,定专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形式。并陆续制定了各项校本教研制度,要求要求每位教师用《细则》来自检自己的教学全过程,使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都围绕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进行。学校组织定期(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全面安排、详细检查、严格要求、认真记录、及时反馈,优点在全校推广,不足限时整改,并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教学管理人员坚持听“推门课”、“跟踪课”、“比较课”,举办计划展评、教案展评、自制课件教具展评、优秀作业展览、学生古诗比赛、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抽查课堂教学、教案、作业等教学情况。 五、教学过程 课改实验以来,教师不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开拓和利用各种资源,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具备能力,学会方法,养成习惯。 1、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重点。在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中,课堂教学是重点。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乎课改实验的成果。 新理念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些呢? 我们先从语文教学研讨课开始,学校一改过去教师自己从教材上选课,而是为每个年级指定一个专题。一二年级内容是口语交际课,三四年级是习作课,五六年级是阅读,课题由学校定,从课外选取。要求年级组内集体研究,实践新课标,注重教学实效。学校内部自评互评后推出几节课全校观摩,请区教研员看课评课。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教研员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让教师心悦诚服。这样的交流不仅体现在授课教师与听课教研员之间,更关注了学生的感受,上完课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效果的测评反馈,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关注和研究。 后来,我们又陆续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数学、和其他课程的研讨课,都取得了了显著的效果。 2、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的本质属是主体,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语文教研组研讨时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以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为前提,以培养应对能力为重点,更加突出“交际”。经过集体研究展示出来的口语交际课(特别是二年级)强调了情境、互动,凸现了语文交际工具的质,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文明得体等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经过探究,我校教师把学习成绩、格、能力、别等不同的2~8名学生编在一个小组,形成优势互补,组成异质小组,在学习中,各小组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异质小组内各成员分工协作,分配角色、资源,虽然是异质分组,但是各小组间是同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为我校承担的省级实验课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标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课堂教学就具有生成,每一节课就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愉快的生命过程。 实验年级各学科教学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研究新思想、新方法。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教学创新比赛”“教学评优”等一系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个人备课、小组说课、互相听课、集体议课、专家评课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激发了 大家钻研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热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护、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构建。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四年级作文教学重视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又给学生一对驰骋想象的翅膀,同时重视培养学生会修改自己作文方法,养成成文后必读必改的习惯。 4、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并学习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知识,“再创造”、研究学习。从推进素质教育来看,构架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应对的教学方式。从人的角度讲,人是主体与客体的双重统一,人是能动与受动的双重统一,人是独立与依赖的双重统一。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有趣而发人思考的案例和互动的方式,用诗化的语言很艺术地道出了一位教育思想者的思考和发现,他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那幽默风趣的风格、高尚的师德和一首首精美的诗朗诵博得了阵阵掌声,引起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的共鸣,产生了心灵的沟通和碰撞,使新课程理念更进一步深入教师的心田。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适应变革,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不断提高,教育思想得到重新建构。全体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能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体现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能面向全体,考虑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在教学方法上,能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合理恰当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教学中还能注重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不同层面的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普遍获得成功体验。 六、评价与考核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理应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力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课标》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指出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指出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的转变。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认为:第一,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一切形式主义、杜绝照搬别人模式,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第二,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把教师的治学、教研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的内容,使考评标准能反映教师创造劳动的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第三,在评价方法和主体上,应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 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第四,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使考评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有努力的方向。 我们曾邀请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做了一场题为《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的报告。教授的报告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今社会发展状态下家庭教育的理念,介绍了很多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像这样家长学校的授课,使学生家长的理念也顺应了课改潮流和时代要求,增进了家长和社会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持,在评价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坚持评价的多元、个化、发展、区别对待原则,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从不同角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除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外,我们大胆引入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教学开放日”、学校网站相关栏目、期末告家长书、《小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册》等形式实现对教学的全面评价;在评价中,不仅评价学习成绩,还通过考卷、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习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跟踪卡。通过评课、综合测评、业务考核同行评议等形式进行教师之间的评价;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七、学校与社区 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组织健全,工作有计划,活动有总结,家长学校办学目标明确,组织管理到位,规章制度健全,教学活动有序,工作措施得力,指导效果明显。被评为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八、实验成效 课改的理念也深深地植入在了我校教师以及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心田,尽管在理论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是,可否认的是,课改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切身体验,更加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全人教育、关注个培养。课改的理念已潜移默化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新教材中,大量地采用了“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练”等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合作意识。在实验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实践活动:“讨论讨论”、“评一评”、“互相说说”等,这正是针对新课程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设计的。这样,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必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认识工具,及时有效地给不同的学生有效的帮助。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让“自主”得到了落实。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先后被命名为:白城市教科研名校、白城市语言文字示范校等。学校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学校。 九、存在问题与困惑 1、课程改革实验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操作强的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老师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常常有“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怎么做”的感觉,“摸不着石头过河”。希望更多地得到研究者和专家的具体指导,少走一些弯路。 2、“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是新课题,课程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受办学条件的制约,独立开发困难大。社会实践基地少,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媒体对有些教育现象的推波助澜,导致新课改理念在社会上很难理想地普及。 以上,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学习体会,请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同行多提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为把课改实验推向更高、更深入的新阶段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录
2017-02-24
作业提交

来自课程:【综合选修】从深化课改——新高考

 bottom

    合作机构: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300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鄂)字 1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1013743号